首页 > 党建 > 乡村振兴 正文

安和村里的幸福事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二十一期 作者:本刊记者 李百军 吴 鹏 发布时间: 2022-11-21 | 打印 | 字号:TT

风景如画的安和村  梁园 摄.jpg

 风景如画的安和村  梁园/摄

  10月16日上午,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会议室一改往日热闹的情形,寂静异常。村里的党员和群众正在聚精会神地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时,大家都情不自禁纷纷拍手叫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和村紧抓党的产业惠民富民政策良机,围绕村庄规划、产业提升、环境改善、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探索出产业逐步兴旺、村庄更加美丽宜居、乡风迈向文明和谐、基层治理扎实有效、农民生活不断富裕的可移植、可复制的“安和路径”“安和经验”,村里的幸福事一件接着一件,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出户入园 特色产业助增收

  安和村是原州区“十二五”县内移民村,全村504户居民都是2013年从附近4个偏远乡村搬迁来的。近年来,在党的产业惠农政策支持下,安和村发挥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劳动力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务、养殖产业和商贸服务,2021年,安和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94元。52岁的马友林是移民搬迁户中的一员,“我养了12头肉牛,全部寄养在养殖园区里,家里腾出空地还能种植蔬菜,日子过得美得很。”马友林高兴地说。

  2021年,国铁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原州区委、区政府投入资金2000万元,在安和村建成了占地106亩的集肉牛养殖圈棚、青贮池、饲草料棚、防疫消毒室、堆粪场、活动场等为一体的高标准肉牛养殖场。养殖园区采取“党支部+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的养殖方式,实行统一养殖、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分红模式。“五个一”管理模式既方便了入园群众,又通过集约化养殖降低成本,抵御市场风险,释放了群众劳动力,目前养殖场共饲养肉牛1100余头。同时,利用安和村养殖场空间资源,原州区帮助引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架设光伏板2.2万平方米,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7万元。

  安和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耀说,安和村通过拆除改造废旧牛棚,美化人居环境,延链补链,开辟了群众的第二个增收渠道。以政府补贴的方式,发展养蜂产业,帮助村民养殖中蜂200多箱,切实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不仅如此,原州区还利用安和村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引进福建泉州榕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起了9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计划设立3条生产线,可稳定解决当地80余人就业。截至目前,车间第一条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30名已经到岗的工人月均收入达到2200元。

本地女工在闽宁协作车间作业.jpg

本地女工在闽宁协作车间作业

  种花植绿 移民村中景如画

  深秋时节的安和村,一排排崭新的院落整整齐齐,宽敞的乡道树木葱郁、干净整洁,果园、养殖场等产业园区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0年,安和村在原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闽宁协作资金支持,有序开展植绿补绿行动,先后栽植云杉、果树等树木3100余株。拆除废旧牛棚,建设“两小园”504户,探索发展养蜂产业,实现村容村貌与农民收入同步提升。铺设污水主管道8900米,新建排污泵站、化粪池、垃圾分拣中心和公共卫生厕所,改造卫生厕所504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65盏,改建所有巷道并硬化了路面。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43名党员认领了村部周边110亩“责任林”,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环境卫生整治不断规范化、常态化。

  村里的牛出户入园了,党支部书记马金耀有了新想法:“牛棚拆除后,我们在空出来的地方种植蔬菜,以每家半亩小花园、小菜园计算,全村‘两小园’加起来面积超过200亩,村民种植的蔬菜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村民海玉吉将6头肉牛送到园区集中饲养后,拆除院里的牛棚,腾出空地种植蔬菜。“肉牛集中养殖后,现在家里干净多了,我们老两口轻松不少。”海玉吉说,每个月老两口还能领1000多元的低保金。闲暇时间,海玉吉和老伴会在村部前的广场上活动。“晚上路灯亮起来,村子可漂亮了,不比城里差。”村民罗正英说,她将肉牛送到园区饲养后,腾出空地种植蔬菜,又养殖15箱中华蜂,每箱蜂可实现年收益3000多元,比养一头牛的收入都高。自从家里种菜后,罗正英再也没有去集市买过菜,不但节约了开支,还增加了收入。

  三营镇党委书记顾正军说,安和村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之本、富民之源、振兴之基,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探索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小农户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传统产业延链补链。肉牛入园了,清洁庭院里建起花园菜园,种上了花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提供了蜜源和优质牧草,牛粪还田有机天然,通过这种产业循环式延链补链,真正把收益留给农民,把发展成果留在农村。

  团结和谐 基层治理显实效

  日前,在司法部、民政部拟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名单中,安和村成功入选。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里,不仅有各级组织的关心帮助和认可,更有安和村广大党员和群众的不懈努力和无私付出。

  几年来,安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基层焕发活力,不断提升移民村发展动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安和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等方面的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伍,以“讲、帮、乐、树、行”5种形式深入开展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志愿服务时段全覆盖、志愿服务种类全覆盖、志愿服务人群全覆盖的志愿服务体系,切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卫生医疗、民族团结等方面开展宣讲20余场次,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彻底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安和村精准对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通过文艺演出、文娱活动等,让群众在娱乐中凝聚团结力量。2022年以来全村共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受益群众达4000余人次。同时,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形成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喇叭等载体,使乡村文明始于心、践于行。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设立“身边好人好事榜”,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健康家庭”“移风易俗先进户”等评比活动,共评选62户,形成了“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弘扬了文明新风。

  责任编辑:沈 阳


>>><<<
【作者】:本刊记者 李百军 吴 鹏
【来源】:《共产党人》第二十一期